close

信箱裡面充斥了兩種信件,公司說中秋節的月餅會怎麼上,Zed票的相關事宜,120的餘波盪漾。學校說我們要跟MBA的學長共用置物櫃,研究是目前妾身未明,論文據說是寫定了,可是學分不能少?!

身為MBA學程的第二屆,我是一隻小白鼠研究生,我看著哪些有一點生氣的轉寄信件,我不作聲。

招生簡章上面寫MBA學程,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是學分班,或是在職專班,就連我自己都曾經搞不清楚,到底是什麼班?跟著考上,暑修開始,開學,今天我登錄我的學籍資料,很清楚的寫著,我是一般生招考進來,參加交通大學一般碩士生的考試。

這可以解釋為什麼,我們的課都開在白天,假日沒有課可以上,所以也不是在職專班,雖然同學大多是在職身分。

MBA學程,是從MBA Program直接翻譯過來的,教育部想要學美國大學的MBA的產物,有七所大學試辦,所以在其他學校也是看得到這樣的學程名稱。因為這兩個字,所以對外招生的時候變得有一點妾身未明,有的人覺得是學分班,因為剛開始是說修滿60個學分加上海外研習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。

如今頗確定,我的論文是寫定了,可是還是要外加60個學分才能畢業。比起一般研究所規定的畢業學分多了相當的多,學分數相關於學費,我的同學生氣不是沒道理的。

我還沒有生氣,畢竟到目前我的心思都還在我當下的工作裡,只能安慰自己,這樣也很好,多學一些比較扎實。

翻了番最近的天下雜誌,看見國內MBA大評比,把所有企管所都拿來評分了。交大排名第九。心理覺得交大的招牌真的很有效,一個還沒有畢業生的所可以排名第九,我猜應該不是來自畢業生表現,而是交大本身的名聲。

但我也質疑這個調查的信度與效度,沒有畢業生的所該如何去評分,MBA要討論的應該是畢業生的表現。

身為第二屆,很多事情都還待釐清,光是學程兩個字就很容易讓外面質疑,雖說這是向教育部申請時的名字,總讓人覺得學程學分班傻傻分不清楚。

當前的混亂讓我想到過去交換學生,要是以前的我一定早就抓狂了,瘋狂寫信給大家,現在的我卻在信箱裡面看著別人發飆,然後從當中找有用的資訊。發飆不必在我,只要最後我追求的能夠達到。

這樣冷靜近乎冷漠的我,連自己都有一點詫異,某種程度,也許是現在的工作將我塑形為如此。剛開始飛的前一年半,我寫了關於Brand Equity的文章,寫了關於市場定位的喟嘆,寫了很多很多抱怨,我超不開心,有志難申,又氣又恨,覺得我們可以更好,但好不起來。

現在我跟很多人一樣,無法改變的事情甚至連講都不想講,無須白費力氣討論,我們只專注自己想專注的,然後enjoy這一份工作。聽起來好像很冷漠,但將自身抽離之後,反而能對客人更好。

120之後,輿論裡面又瀰漫了一股無奈,大部分的人還是認命的飛,少部分的人還有理想,還在奮鬥。我不知道我該說這是一種放棄,還是一種認命,我只想把現在的工作做好,其他的我無話可說。

像是信箱裡面的信,其實在多的解釋都沒有用,如果把事情做好,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,事後的文字是交代,還是給個台階,時間證明。

共用置物箱根研究是我也都不介意,只要師資夠好,我自己夠自動自發,我想學問這個東西還是不會變的,很多事情事在人為,但依方面我還是感謝有發生的同學,讓我盡速了解當下情況,就像我也會感謝有為空服請命的那一些人一樣。

至於目前我能做的,就是盡量把每一件事情做好,光是這樣,對我來說就很不容易了。Orz....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polyandry 的頭像
polyandry

遠行的理由之我不是資深空姐

polyand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